新聞

2025年10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- 2025年10月
多元遊學建立視野 掌握世界機遇與挑戰
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致力培養學生國際視野。金偉明校長表示,全球化帶來挑戰與機遇,在科技發展下使跨境連結更緊密,學生理解不同市場、地區與文化,有助於他們未來升學、就業及創業。他相信學生親身走訪各地,能更深入理解當地議題,形成獨立見解與多元觀點。因此,學校積極推行境外遊學團、展開海外交流,透過跨地區、跨文化溝通,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分析事物,建立更成熟的價值觀與道德判斷,同時打通不同學科知識。
打通跨科知識應用 從不同角度看世界
自去年起,學校推出「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」計劃,打通跨科知識應用,培養學生全球公民意識與國民身份認同,從多角度去了解世界。計劃強調學科知識與境外交流的融合,如組織商業及視覺藝術科學生赴寧夏,探究當地易地扶貧、閩寧合作、發展葡萄酒、枸杞及旅遊產業的模式。
學校又安排地理、科學科學生赴雲南開展考古考察,打破對考古的固有認知,認識國家豐富天然與文化資源。計劃不僅助學生建立國際視野,更明白知識和生活是互相扣連,繼而認識到香港「背靠祖國、聯通世界」的獨特定位,實現「越國際,越在地」。金校長指:「當學生認識到不同地區的文化,也打通了不同學科,實現跨學科的知識應用。」
跨地域、跨文化溝通 了解發展新機遇
學校亦以科技、文化、教育為主題,推出德國遊學團。十日旅程中,學生會參觀中國駐法蘭克福領事館,了解中德外交及「一帶一路」機遇;走訪法蘭克福孔子學院,了解儒家文化的在地發展,如書法聚會、中秋聚會等,學校「粵藝小豆苗」成員更即席表演,促進文化交流。
同時,學生參觀巴斯夫工業園、奔馳製造工廠及寶馬博物館,了解當地科技發展;同學亦會與當地中國留學生互動,參觀校園及座談會,了解德國留學資訊與未來發展機遇,為生涯規劃提供參考,實現跨地域、跨文化溝通與國際視野拓展。
國際化語言教學策略 以語言為橋樑聯通世界
學校積極推動國際化英語教育,透過多元的海外交流,讓同學建立對英語的信心。例如與澳洲學校展開深度合作,組織學生赴澳入住寄宿家庭,並配對學習伙伴,體驗當地課堂(如法文課);又參觀動物園與水壩,了解當地社會文化。另一方面,澳洲學校亦會安排學生來港進行交流,由何明華的同學帶領其參觀,在活學活用英語的同時,提升自信心與表達能力。
此外,學校重視教師多元技能,聘有擅長日文、韓文及對瑞典文化有研究的教師,開設日語、韓語興趣班,滿足學生對不同文化的探索需求。早前,學校透過AFS國際交流中心計劃安排學生赴日,在當地寄宿家庭生活並就讀當地學校,進行為期一年的沉浸式體驗,讓同學掌握多一門外語,更培養其獨立性與開放的心態,有學生分享在此過程中收獲友誼、提升自信。
海外體育交流 實現身心全面發展
學校開展多項海外體育交流,拓展學生視野,同時實現自我提升與身心靈健康培養。例如帶領學生赴韓國參觀足球學院;赴日本、台灣進行手球交流;手球隊中的港隊成員更代表香港,遠赴瑞典、巴黎參加國際比賽。學生可以接觸更多其他國家或隊伍的戰術、技術與訓練模式,如在手球交流中受日本U21國家隊教練指導;並與其他院校打友誼賽進行體育交流。此過程不僅帶來技術上的提升,多數學生參加國際賽事後練習更見積極,而在訓練與比賽過程中,學生鍛鍊出堅毅意志、團隊精神、領導力等,實現身心全面發展。
以賽促學、以賽促教 建立國際視野
在STEAM教育方面,學校採用「以賽促學、以賽促教」策略,並搭配「浮尖、扶尖」支援架構,既提升學生能力,亦透過海外比賽助力其建立國際視野。在校學生每年均有不同機會獲邀到世界各地參展比賽。例如日本東京、澳洲墨爾本、美國底特律等等。早前,兩位學生獲香港區URC機械人比賽獎項,並代表香港赴澳洲參加比賽。學生在澳洲不僅參賽交流、探討優化方法,還走進當地學校體驗課堂模式,在純英語環境中增強英語溝通信心,同時直觀了解國外STEAM發展現狀,拓展全球視角。
此外,在AI領域上,學校獲澳門旅遊局邀請參加AI創畫比賽。學生先在香港參加AI工作坊,學習用語句生成圖像;後圍繞澳門考察,參觀賽車博物館與科學館,結合實地考察,創作宣傳澳門特色的AI作品。透過比賽與實踐,學生提升了解難與邏輯思考能力,更在跨地域交流中建立國際視野,踐行「以賽促學」的教育目標。
創科境外學習體驗 了解世界科技發展
科技科積極開展創新創科境外學習活動,助學生了解世界科技發展。去年,學校組織東京創客交流團,學生赴東京Maker Faire展出作品,在交流中提升表達能力、自信心;交流團更走進大學,與研究Scratch的學者體驗編程,並利用縫紉機將編程圖案製成襟章,體驗科技與工藝的結合;同時參觀東京下水道與科學館未來館,了解當地水資源管理技術,以及應對人口老化的科技產品,深化學生價值觀培養,啟發科技活用於社會需要的意義。
每年一月,學校亦會帶領在STEAM 範疇有潛能的學生參加英國舉辦的全球大型教育科技博覽——BETT Show。學生在博覽中與各國師生、企業技術人員等交流,介紹自己的作品,了解不同地區科技發展重心。此外,學生亦會體驗當地風土人情,走訪新興教育科技公司、中銀數據中心、參觀大英博物館等,了解科技在全球的實際應用,更吸收世界各地的不同創新概念。
資訊素養教育 正確駕馭科技
多年前,學校已將AI教育納入電腦課程,例如與中大賽馬會「智」為未來計劃合作,成為先導及領袖學校,並聯合研發AI課程,聚焦於AI應用及資訊素養。初中三年課程中亦會涵蓋資訊及人工智能素養,引導學生反思AI對社區的影響,學會正確駕馭科技。
教師海外培訓 優化教學策略
在教與學中,老師擔當着重要的角色。學校積極安排老師到海外參加專業培訓,引入嶄新的教學方法與經驗。如赴美國史丹福大學學習「Adaptive Leadership」、到澳洲考察正向教育推行、前往台灣了解閱讀推廣方式等。金校長期望,老師能夠將外地可取之處帶回學校以優化教學策略,最終讓學生受益,提升學習效能。